衡中同卷·2023-2024学年度高考分科综合测试卷 化学(新教材版)(三)3答案,目前我们已经整理了衡中同卷·2023-2024学年度高考分科综合测试卷 化学(新教材版)(三)3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,更多高中试卷答案请关注本网站。
7.D【解析】A项,Ca2+与CO?、SO号等均可生成白色沉淀,正确;B项,CI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,正确;C项,加入氯水溶液变橙色,原溶液一定含B,正确;D项,含少量品红的稀硫酸褪色,X离子也可能是ClO-,错误。
6.宋朝的江南东路包括今天江苏的西南部、安徽的南部和浙江、江西的一隅
圩田2022一2023学年度高三一轮复习周测卷(十一)班级(如下图所示)就是在这一带靠近江边或低洼地中建成的,周围有堰,让河水穿流其中,可调节水流大小
据此可知,当时历史·中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仅更多免警姓名(考试时间40分钟,总分100分)一、选择题:本题共15小题,每小题4分,共60分
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,只得分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
1.相传夏朝设啬夫,是征收农业剩余生产物的职官
商朝有耤臣管理农业耕种,小臣管庄稼的收割,小众人臣专管农业生产者
西周有司土,是专门管理农业生产A.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朗B地域特色影响农耕文化的官员,司土之下设各类职官
材料表明当时C.宋朝政府重视水利建设D.水利工程保障经济发展A.商品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分工B.统治者从率民事神到敬德保民7.宋高宗绍兴三年(1133年),某知州针对当地农民“兼作商旅,太平(大半)在外”的C.政府对农业的管理渐趋规范D.土地私有得到法律的正式确认情况上书朝廷,建议“务令疾速归业”,否则清算田产
户部则提出“身虽在外,家选择2据《云梦秦简》记载:“(农民向国家)假铁器,(因使用过多)销敝不胜而毁者,为用有承管,见今输送二税”者,不应清算田产
材料反映宋朝答题书(以文书上报),受勿责”,“不夏月,毋敢夜草而灰,取生荔…毋毒鱼鳖,置阱A.小农经济具有韧性和张力B.社会阶层实现垂直流动罔,到七月而纵之”,“府中公金钱私贷用之,与盗同法”
据此可以得知当时C.重商政策得到普遍的认同D.地方官员挑战中央权威A.农民承受沉重的徭役负担B政府注重对生产环境的治理8.宋人王柏指出:“今之农与古之农异
秋成之时,百逋(租税、债务等)丛身,解偿之C,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严重D.官员贪污腐败现象十分普遍余,储积无几,往往负贩佣工以谋朝夕之赢者,比比皆是也
”当代学者认为宋朝小3.甘肃武威磨咀子48号汉墓出土了西汉木牛犁模型;辽阳三道壕西汉村落遗址出农家庭经济是“由多种成分构成的复合式单元”
据此可知,宋朝土了巨型犁铧;居延(在今内蒙古)出土汉简中有“田卒”“治渠卒”等称谓
据此可A.农村租佃关系的盛行B.小农经济的独立性增强获取的历史信息是C.农业生产商品化加速D.小农赋役负担极其繁重A.铁犁牛耕技术已普及全国B北方农业技术居领先地位9明末以来,棚民大量涌向南方山区,大规模垦殖、种植经济作物
至清中期“流人C,精耕细作农业的影响扩大D,政府重视西北的经济开发4.下表所示为目前出土的13幅东汉时期的牛耕图画像石(包括2幅壁画)分布情况之来益众,则棚益广,西至宁国,北至江宁,南且由徽州绵延至江西、福建,凡山径统计表
据此可知,东汉时期险恶之处,土人不能上下者,皆棚民占居”
棚民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是A.人地矛盾突出B生态环境破坏省份出土地点C高产作物引进D.政治局势动荡陕西米脂、绥德、西安、陕北10.据记载,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作坊中多配有专门的“技工学校”,工匠要根据不同山东滕州、邹城的工龄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
秦朝《均工律》中规定,“工师善教工,故工一岁而成,新工二岁而成”
由此可知,古代官营手工业10山西平陆A.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B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11内蒙古和林格尔(2幅壁画)C.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D,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江苏泗洪、睢宁11.下表所示为汉朝不同史籍对社会现象的相关记述
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12A.北方牛耕较南方更为普遍B.牛耕技术推动经济重心南移记述出处13C,犁耕技术出现多样化趋势D.精耕细作农业已经走向成熟齐部(今山东淄博一带)世刺绣,恒女无不能;襄邑(今河南睢县)俗织145.汉朝建立后,一方面继承了秦朝官府的公田,另一方面通过罚没商人田产、开垦荒《论衡》锦,钝妇无不巧地、占有无主土地等方式大量扩充国有土地,并设置专门机构对公田进行管理
15这些做法(蜀地)女工之业,覆衣天下《后汉书》A.加速了个体小农经济的破产B.有利于保障朝廷的粮食安全A.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变化B棉纺织业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C体现了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D.有利于强化基层社会的管理C.手工业生产发展的状况D.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生产渐分离历史·周测卷(十一)第1页(共4页)历史·周测卷(十一)第2页(共4页)
衡中同卷2023-2024度高考分科综合测试卷 化学(新教材版)(三)3答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