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国考1号14]第14套 高中2023届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答案,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[国考1号14]第14套 高中2023届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,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:趣找答案/直接访问www.qzda.com(趣找答案)
[国考1号14]第14套 高中2023届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答案
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,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:趣找答案/直接访问www.qzda.com(趣找答案)
11.朱熹在解释“格物致知”时说,只是对一事一物具体之理的认识而并不是认识的最终目的,其最终目的是要获得对最高天理的认识,人之心应指向最高层次的知识。“万物皆有此理,理皆同出一原。”据此可知,朱熹认为“格物致知”的终极目标是()A.实现思想的统一B.探求科学之真C.追求政治的清明D.探寻道德之善
5.明清时期,江南封建士大夫们为了满足家居生活的需要,在城市中大量建造以山水为骨干、饶有山林之趣的园林。其中苏州城就有200多处,大多数是为名人或士大夫阶层提供一种“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趣,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”的清雅环境,有“不隐山林隐朝市,草堂开傍阖闾城”之说。这可用于说明A.城市规划布局水平高超B.苏州名士重农抑商观念深厚C.江南市镇工商业的繁荣D.明清南方士大夫生活的奢靡
23.下表反映了1978年和1988年我国政府财政收入与用于企业的财政补贴的变化情况(单位:亿元)。同时,这一时期中国职工平均支出的增长速度高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。由此可推知,20世纪80年代末,中国A.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B.现代企业制度亟待建立C.企业工人生活水平有所提高D.社会贫富差距有所拉大
[国考1号14]第14套 高中2023届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